茶马古道上的“黄金”产业——“西宁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见闻-新华网
新闻
2025 08/26 11:43:49
来源:中国城市网

茶马古道上的“黄金”产业——“西宁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见闻

字体: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充分利用气候冷凉,紫外线强,蔬菜病虫害较少,环境无污染,绿色有机等优势,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积极调整优 化产业结构,支持冷凉特⾊蔬菜生产发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及保供惠民,助农增收中起到积极成效。

  图为8月13日,青海省西宁市南山俯瞰。沐浴在朝阳中的城市一派生机盎然,蜿蜒伸展的道路为高原冷凉蔬菜的输出提供运输便利。褚多锋摄

  西宁市紧抓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高原高品质”关键核心,积极发挥冷凉气候优势,持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链,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定位,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出台《西宁市高原冷凉蔬菜单品中心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实施湟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通县整建制推进蔬菜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湟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谋划研发中心建设工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品牌提升建设工程等5大工程。全市累计打造百亩蔬菜生产基地210个,千亩生产基地41个,万亩生产基地10个,不断提高冷凉蔬菜规模化生产能力。

  图为湟中区露地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田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证冷凉蔬菜品质,提高水肥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技术赋能作用。刘彬 摄

  目前,西宁市布局建成大通县冷凉蔬菜基地共7万余亩,建成西兰花、豆苗等为主的双新公路片区,甘蓝、大白菜为主的东峡片区,茼蒿、鸡腿葱为主的景阳片区;湟中区冷凉蔬菜基地8.5万余亩,建成娃娃菜、菜薹为主的大南川片区,大葱、甘蓝为主的小南川片区,白菜、西兰花为主的浅山片区,生菜、上海青为主的西纳川片区,西红柿、辣椒为主的云谷川片区;湟源县冷凉蔬菜基地2.3万余亩,建成青蒜苗为主的日月乡片区,胡萝卜、荷兰豆为主的申中乡片区。在规模化种苗繁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成果应用、国家冷凉蔬菜产业的相关标准制订,科技成果在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西宁市在青海省首推供港蔬菜基地认定工作,冷凉蔬菜销往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河南、陕西、四川等十余个省份的输出渠道基本固定,西宁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畜产品批配中心正式启动。同时,推进以头部企业为主的西宁农畜产品对外输出结算平台建设,带动全市及海南、海东22家种植合作社蔬菜对外输出销售,充分发挥西宁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品牌带动增加群众收入,开展“西宁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冷凉蔬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市场渠道。西宁逐渐成为青海省冷凉蔬菜产业从政策引导、绿色保障、品质带动等方面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示范者。2024年,西宁冷凉蔬菜获得“中国气候好产品”“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的国家级认定,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发展成为冷凉蔬菜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多元化输出、示范化带动的中心城市。冷凉蔬菜输出量不断增长,销售范围不断扩大,逐步成为青藏高原的一张亮眼名片,增收保供,助农惠农的“黄金”产业,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图为8月13日,位于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班仲营村的青海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冷凉蔬菜集散交易中心。湟中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原则,实行合作社成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营机制。建成露地白菜苔、红菜苔、大葱等种植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刘霞 摄

  古时茶马古道,今朝产业焕新。据西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冷凉蔬菜产业具有广阔前景,西宁市将持续推进农业技术革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种植技术对冷凉区特有的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和质量控制,提高产量与耐寒抗旱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冷凉区域的自然风光和特色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和农村休闲旅游,推动冷凉蔬菜产业及农旅融合向高质量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